人才培养模式

  艺术学院按照学校“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开放性”的办学定位,将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,能力为重”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之中,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,优化课程体系,突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,加强创新创业教育。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基础理论较扎实,实践动手能力强,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,服务于生产、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
(一)坚持立德树人,促进全面发展。

 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,以“思政课程”和“课程思政”为抓手,强化课程育人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。设置劳动教育学分,增加劳动实践教育活动;加强美育教育,提升学生的艺术教育和审美情趣,促进学生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全面发展。


(二)坚持应用定位,注重特色打造。

  各专业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,梳理课程体系,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。通过课程与职业岗位(群)需求对接、实践场所与工作环境对接、学习评价与能力考核对接、校内师资团队与行业企业师资对接,对标建设、错位发展,形成特色,适应“师字型”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。


(三)坚持产出导向,强化实践育人。

  贯彻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(OBE)的教育理念,建立培养目标、培养要求与课程体系、课程内容、教学环节之间的对应关系。高度重视实验、实习实训、毕业设计(论文)与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,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,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。


(四)坚持产教融合,强化协同育人。

  围绕我校“突出应用、凸显能力、以生为本、创新融入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结合专业特点,主动对接地方与行业企业,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,通过混编师资队伍、课程嵌入与置换、实训实习平台建设等,探索多途径、多模式的校企“双主体”育人模式,践行“1+X”证书制度,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,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。


(五)坚持“三联四融”,促进双创教育。

 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“产教融合”、“基地联盟”、“培养联动”中,促进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”、“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融合”、“导师队伍与学生团队融合”、“科技研发与培育孵化融合”,构筑课堂内外、学校内外互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。


(六)鼓励自主学习,适应个性需求。

  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共性与个性、统一性与灵活性的融合,引导学生主动学习,让学生学有动力、学有方法、学有创造、学有个性。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学分要求,提高学习能力。丰富选修课程资源,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。

 

  艺术学院学科专业坚持“立足成都、服务四川、面向西部、辐射全国、紧贴行业、服务社会”的面向定位,以培养具备“基础性、专门性、实践性、适应性与创造性”为特征的,适合我国设计、文创事业发展需要的,既有复合性知识结构,又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”为目标,构建“1234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。

  即:

  一条主线: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,贯穿教育全过程。

  两种资源: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两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,加强产学合作。

  三大体系:构建理论教学体系、实践教学体系、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三大培养体系。

  四个结合: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四种教学组织方式。


友情链接 Links
版权所有©威尼斯人登录网址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 地址:成都校区: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学院街65号 邮编:611745 眉山校区:眉山市眉州大道岷东段9号 邮编:620000
联系电话:028-87953070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 邮箱:yb@nishimura-net.com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技术支持:威尼斯人登录网址教育技术与设备处